沃尔玛多年蝉联世界500强第一名的原因是什么?
沃尔玛多年蝉联世界500强第一名靠的就是公司的两大战略:控制成本+多业态发展,并且做大量线上线下融合。
沃尔玛曾经在中国市场以每年40多家新店的数量扩张,然而过多的新店造成高成本负担,之后沃尔玛放缓了扩张步伐,并且关闭或调整了一些业绩不佳的门店。这几年其通过自有品牌和跨境电商方面等业务,维持了价格优势并且保持成本可控,其在中国市场力拓的山姆会员商店就有相当比例的自有品牌商品。
同时,沃尔玛也在开拓中型店、社区店等新型业态,提升扩张项目时的灵活度和覆盖率。更明显的策略在于线上线下融合,比如沃尔玛积极开展“扫玛购”、到店自提、自助收银等模式,在中国市场,其与京东等合作方展开资本或业务层面的电商合作。
扩展资料:
最新《财富》世界500强发布
8月10日,《财富》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33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接近中美两国GDP的总和。进入排行榜的门槛(最低销售收入)也从248亿美元提高到254亿美元。
沃尔玛连续第七年成为全球最大公司,中国石化仍位列第二,国家电网上升至第三位,中国石油位列第四,而壳牌石油下降至第五位。
此次500强榜单,上海企业表现出色,上海建工、上海医药等企业首次上榜,上汽集团、绿地控股等企业继续上榜,且排名靠前。上汽集团以2019年度合并报表1220.71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名列世界500强第52位,已经连续7年进入百强榜单,在此次上榜的全球汽车企业中名列第7。
参考资料来源:东方网-《财富》世界500强发布,中国企业上榜总数首次超美
简单的服务,不简单
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卖服务
这句话是不是特别熟悉?我们时常把服务归结为我们企业的最终本质,创造客户,创造价值,而这个前提就是我们提供了什么样服务。
服务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来理解,这个部分可以讲三天三夜的内容都不嫌多。本专题主要探讨的是接轨式服务。
什么叫做接轨式的服务?就是客人还没有讲话,我们就开始在想她想要的是什么,客人眼睛一看到我们,我们就要知道她会要什么,这叫做接轨。
我想,大部分去过日本或台湾的人,都能感受到与国内服务的差异,感受到文化和氛围不一样,所以文章中举的案例也多为日本,台湾或香港。
我们先来说下常见到的几种客户互动模式:
1、 顾客没有想到
2、 顾客想到了,但是她没有说
3、 顾客说了,但是你没有继续往下想
4、 顾客即使说了,你也没有做
我们可以设想下,第一种情形,顾客没想到,我们做了,顾客会是什么感受?
一定是开心惊喜的!
第二种情形,顾客想到了,她没说出来,如果你做了,她会在心里默默认可,如果你没做,她会在心里犯嘀咕,原来我换这家尝试还是错误的选择,我再选择看看吧?
第三种情形,顾客说了,你也做了,但是你没继续往下想,那么你只能说基本满足了冰山表面的诉求,但是没有深挖到冰山下面的更多需求,那你自然地获得的也只是市场及格线的结果;
如果现实是第四种情形,显然来的是顾客的不满意,是很难再挽回的。
服务的目的就是为了销售,就像希尔顿酒店一直是强调服务,其实最终是为了销售,都是一样的道理,在服务的过程中,让客户接受我们的产品。
我们有的时候有个误区,觉得服务是附带的,其实它的功能非常重要,其实先有服务才有产品。
在市场上先有服务,才有产品。
比如,你去了某个酒店,你会说,如果我住的不舒服,我下次就不来。
这就证明服务好是产品第一步,服务好了,客户才开始研究产品。
第一 任何产品都是带着服务的
就算是进入互联网电商时代,也要讲究服务,全国有几百万2个电商,小电商还不算,印象深刻不到千分之一,一千个就只有一个,是产品加互联网,不是互联网加产品,现在网太多了,连网红都过剩了。产品是带着服务的,服务一定是走在前面的。
一般的产品都是静态的,它自己不会动,是我们去说明。没有人介绍,没有人卖顾客就是不懂,不管你线上还是线下都要有人去展示区介绍。只要你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永远产品就只是摆在那里。
第二 客户花钱是为了整体效果
一个顾客从进门一直到离开,整个过程都是包含在服务里面。希尔顿酒店花样不少,但是摆的很散,在日本会告诉你每个区域在哪里,有个平面图,中国的酒店,基本上没有一个酒店摆在桌上,而日本人想到了,客户想得到的就是整体。
所以,顾客买我们的产品价值,也是他从有需求,预约来院之后,再到治疗,结束的整体价值,而不是单单这个产品多少钱,如果顾客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也应该想办法对其矫正。
举例:日本沙堆温泉
这种温泉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沙堆盖在身上,会出汗,那你觉得我们去温泉,只为了躺在那里吗?
请注意看卧室,露天温泉,是全部要算的。
客户买单是全部。
第三 服务是加分,服务不好是扣分
产品本身是静态的,需要说明、移动、处理、交付等服务。客户负担的费用或代价,是为了整体表现支付。
我们举个例子,港龙航空,是香港第二大航空公司,多次获得最佳航空公司奖。当客户遇到晚点的时候,港龙公司第一时间处理,拿行李贴心安排,到了目的地,安排住宿,甚至帮客户负了咖啡和点心钱,在每一个衔接处都有人立即安排和贴心服务。
这就是良好的服务,可以为普通或一般产品加分。但是由于本位主义,各个工作人员并没有共同完成增值的服务。服务一定是一个链接,是全部人员共同完成的,这种才能够加分。只有团队精神,才能完成共同增值。就像以上举的港龙航空的例子。
所以一个人不自私,很关键。而不自私,很多时候是很难教育出来的,特别是越是工作多年之后的老油条,所以在最早企业进行科学选人育人的时候非常重要。越早进行这种教育越好,你看日本和韩国人,我们之所以觉得服务好,一定不是日韩的国民上了班之后才开始被教育服务、教育团结,而因为这种教育是从小就开始的。当我们在亚洲提到团结的国家,我想更多的都是提到日本或韩国,但很少提到中国,印度,真的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们再举个案例,有个台湾的建筑师来到上海建工,在交付的过程中,因为施工方找不到材料就把其中一项设计给改了,后面被这个建筑师发现了,这个建筑师就不顾损失中止合作了。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他们不是一个团队,如果真的是一个团队,建工方应该主动说,我们找不到材料,做不出来,询问设计师是改图纸还是另找团队来接这个活,而不是自己偷偷改了,真正的团队不会有这种事情。
最后,离客户越远,越看不到客户的员工,越没有整体服务意识。
比如餐厅的厨房,比如手机公司的维修部,工地的建筑工人,为什么?因为他没有紧迫感,他认为是老板给的工资,其实不是,你的工资是客人给的。一个企业的收入,都是客户给的。但是这些部门就是没有紧迫感,感觉不关他什么事。那有什么办法呢?把后方拉到前线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我们看看东京迪士尼是怎么做的,早上开门的时候老板要求所有人员要在门口迎接游客,所以你看到的很多迎接人员并不是服务员,很有可能是迪士尼的会计,因为迪士尼老板告诉他们说,好好的干,现在客户要进来,你们要鞠躬、道谢,因为每一个钞票都是客户给的,知道吗?后方没有到前线,就没有紧迫感。你知道华为怎么做呢?所有后端设计开发的工作人员都要陪着销售员出去拜访客户的,后方支援前线,日本有名的马自达也是这么做的。凡事没有紧迫感,都没有服务意识。
客户要先接受人和服务,再接受产品。
为什么?因为,大部分的时候,客户都是先看到人再看到产品。
即使是网络或电商,客户也要先透过你的平台设计,了解你们的产品。
不管线上还是线下,都是没有声音的,有声音的是人。就算你说你的视频里都是员工的声音,但是可以肯定告诉你,顾客的眼睛没有看到,就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有本事让顾客在网络上跟你的员工真正对上话,那个才有意义。
任何不是真人的接触,都有它的不是或欠缺,我们怎么弥补?
在心理上,客户永远想听到或看到真人,一个真实的人。比如你打银行或者服务电话,是不是如果不断跳转,你是不是都不想再继续打下去了,是不是想直接按投诉,然后有真人回复。
客户如果懒的看说明书,你就当她的说明书,讲给它听。这点,我深有感触,很多时候都不想跟店小二聊天,非常生硬和机械,把客户真正当傻子似的。
那么关键是,真人出现的时候,言谈、举止、话术,到时间控制,都是印象分数的一部分。
所以这里有两句话建议大家,第一句话:要把公司形象最好的人放在第一线,最棒的服务员摆在门口,最棒的员工摆在前台,因为留下来的是第一印象。我们中国很多时候不是一样,最棒员工在三楼,然后一楼是一群不入流的员工。第二句话:不经过训练,不会样子很好。所以要训练选拔之后,然后选出最好的放在第一线。
最后,假如对方接受你的人和服务,但是没有接受你的产品呢?那怎么办呢?
我们也要给到中肯的建议,让人喜欢是一辈子终身大事,有时候产出不在现在,而是在未来,生意是长久的买卖,让人喜欢非常重要。有时候就算不在自己职责内,也要帮客户解决困难,特别有时候,小事最能打动客户,而不是什么赠品啊,打折啊,以及带目的性的帮忙,一定要记住这点。这样,迟早有一天,会是你的客户。
服务从0到100分,要客户认同通常要80分以上。
因为60-70分太多了,没有到80分不会感动。
国内的很多企业抄来抄去都是60-70分,因为大家水平都差不多,抄来抄去都是一样。这个部分真的要放眼到国外全球,有很多80分甚至90分以上的企业值得我们学习。
一方面目前整体水平都不够高,而另外一方面,因为员工和主管觉得企业不是他的,所以他们永远不会把服务这件事真正当回事。觉得人多还累,服务还不开心。这就是要求企业在机制上也要做调整,这点可以好好学习餐饮的标杆――海底捞。
把服务之外的事情也做好,才能到100分。
举个例子,有个客户来到了福特4S店,说汽车有异味,员工给他认真检查了所有的部分,没查出问题,后面把车吊起来才发现,有一只猫死在发动机。如果是一般的企业一般怎么做?我已经帮你整体检查过了,处理死猫不是我们的工作,如果你要处理,我们另收清洁费。甚至有些直接说我这不能处理是不是?
而这家4S店是怎么做的呢?
处理了死猫,而且进行了整体清洁大消毒。同时,死了猫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把猫送到专门火化处理的地方,还为猫做了一场法事超度它。
如果你是这位客户什么感觉,是不是真的恨不得下次有什么业务找这家店,或者说马上联想身边有什么人需要,就马上介绍。
服务做到60分靠一线业务员就可以,但是服务要80分以上,一定需要全员打拼。
有一家房屋中介门口来了一个小孩,行政秘书处的小张看到了就问:
小朋友是在等妈妈吗?
嗯,是的。
妈妈说了什么时候来吗
还不知道,就说在这里等。
那我给你拿个椅子坐外面,我陪你一会儿吧。
你是这位孩子的家长你什么感觉?我并没有要在这里买房子,我只是让小孩在这个地方等我,好认,但是居然这个店的行政秘书在这里陪我的小孩,会不会也像上面那个例子一样,恨不得下次有什么业务找这家店,或者说马上联想身边有什么人需要,就马上介绍。
而在这个例子中,做这件事的人,是个后端人员。
60分就是一般同行标准,对客户没有吸引力。那么再上去20-30分怎么办?你自己不是也有做过客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