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80分,跪求论文成品一篇

来源:www.chinaitpower.com  时间:2023-01-30 08:52   点击:299  编辑:admin   手机版

我国企业信息化战略理论及应用研究

摘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对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战略的研究与现状进行了综述,

通过比较分析找出我国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实施经验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理论基础、组成要素和基本模式三方面提出、分析企

业信息化战略的理论框架,探讨了我国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制定策略和实施步骤,文章最后借鉴了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的企业信息

化战略评价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企业信息化战略的评价模型,为企业信息化战略评价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战略平衡记分卡理论框架层次分析法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开始有计

划地推进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美国将

“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作为政府的施政纲领,诺兰提出了企业

管理信息化建设阶段模型“诺兰模型”,Exxon Mobil、

Chevron、Texaco等企业制定了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日本

先后制定了“IT立国”、“IT基本战略”、“e-Japan战略”和

“u-Japan”等,加强和完善了以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为中心的

产业政策,为企业信息化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力推动

了日本企业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我国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

化”的战略,并制定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该战略重点指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

息技术在能源、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和化工等行业的普及应

用,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

和经营管理网络化[1]。金蝶大学执行校长、咨询专家吴文钊分析

了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战略体系、企业的竞争战略、企业的组

织变革与流程变革的状况和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关系,提出这四

点是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的基石[2]。清华大学陈国青教授研究

了企业信息化战略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的问题[3]。中国化工

出口总公司、联想、海尔、中航油、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等国

内知名企业积极探索,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了信息化

战略,整体规划、科学选型、分阶段实施,从而极大地消除“分

散式”信息化造成的巨大成本浪费、信息孤岛多和资源利用率

低等问题,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2企业信息化战略的理论框架

2.1企业信息化战略理论基础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安德鲁斯认为,企业战略是一种决策

模式,它决定和揭示企业的目的和目标,提出实现目的的重大

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应该从事的经营业务,明确企业的经济

类型与人文组织类型,以及决定企业应对员工、顾客和社会做

出的经济与非经济的贡献,是企业信息化战略的理论基础。

企业信息化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个职能战略,是企业战

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企业信息化战略又不同于其

他职能战略,它涉及企业战略的各个组成部分,从企业战略

制定开始一直到各个阶段的实施,一直起着支持和指导的作

用,其他战略只有和信息化战略相伴随才能最大地发挥信息

化战略的作用。如图1所示,虽然信息化战略涉及到组织的

各个阶层,但是并不是说信息化战略是独立于原有组织结构

的一种战略,而是在原有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对组织机构的一

种调整和再造,伴随着企业组织机构的战略设置,从而更好

的提高组织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企业战略是企业的发展总纲,因此,企业信息化战略一

定要建立在企业战略规划的基础之上,明确企业的宗旨、使

命和愿景,才能制定出一套符合本企业的信息化战略。而且,

以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为基础建立的企业管理模式能够为企

业战略提供数据分析依据,从而能够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相融合是指企业在考虑企业发

展战略规划的同时要注意与信息化战略相结合,保持双方良好

的互动关系,互相促进和发展。信息化战略规划要与企业战略

的发展同步,要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定位与要求,为企业发展

提供信息化手段,从而实现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的融合。

2.2企业信息化战略的组成要素

企业信息化战略是基于企业价值链的,根据波特的价值

链模型与企业战略进行整体融合,在制定企业总体战略的同

时要把企业信息化战略考虑进去,在制定各个子战略的同时,

也要包含信息化的因素,只有制定与企业战略相融合的企业

信息化战略才能正确指导企业信息化的实践。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制定首先要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外

部环境包括国际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环境等,同时要了解

同行业同水平的信息化水平,然后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

与信息技术专家沟通交流,了解技术发展动向。在制定企业

信息化战略时还要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

化这些企业内部的环境,对企业的内部环境有个全面的认识,】

然后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最终确立企业的价值链流向,通

过熟悉价值链,看看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

润,从而与企业战略一致,才能制定出比较合理的企业信息

化战略。在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时还要考虑企业的信息技术

基础设施,掌握网络设备应用情况、信息系统应用情况等,了

解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是进行重新构造,还是要对它

们进行改进,如图2所示。

2.3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基本模式

企业信息化战略需要将流程、人员和信息技术有机的结

合起来。对于员工,注重发挥广泛的知识共享,有针对性地

系统培训,以及结合流程重组项目进度开展有效的沟通活动。

在整个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要大力引入信息技术、合理规

划信息系统,努力提高业务流程重组的成功率。

在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信息化战略时,需

要从实际出发,以其中某项为中心。因此,企业信息化战略

的基本模式可以分为如下三种主要模式:基于业务流程的企

业信息化战略、基于人员为中心的企业信息化战略和基于信

息技术为中心的企业信息化战略,如图3所示。

3我国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对企业来说,制定和实施信息化战略是一项重大的工

程,一方面,它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很多,实施结果将大大改

变现有组织与活动格局。另一方面,它将耗费大量的资金,并

对企业的效益、效率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信息化战略的

制定和实施工作至关重要[4]。在制定和实施信息化战略时需

要全面考虑企业目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企业总体战

略、企业文化、信息技术水平之间的匹配关系,既要借鉴国

外企业成熟的方法,也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企业信息化

建设实际水平,信息化战略制定和实施作为企业进行信息化

建设的指导原则,必须具有全局性和普适性,同时,对于不

同的企业又必须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制定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来规划和

组织信息化建设,以确保企业信息化战略能支持企业战略的

实现。我国企业信息化战略应采取支持企业整体战略目标,超

前于企业发展步伐的原则;内外统一、综合全面的原则;先整

合企业内部资源再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则;统一规划选型、分阶

段实施的原则;“以用户自身为中心”与“依靠专业服务商”相

结合的原则,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好企业信息化战略策略。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其目标是着眼于提高企

业的能力,尤其是核心竞争能力。因此,企业必须面对实际,

从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出发,逐步去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企

业的信息化战略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去实施;局部开发阶段、系

统集成阶段、流程重组阶段和外部集成阶段,如图4所示[5]。

以上四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模糊的,而且,四个阶段决

非严格的逻辑顺序,实际实施时应是重叠和混合的,企业可

以沿着这四个阶段的思路,根据企业的信息战略目标结合企

业的实际情况,来实施企业的信息化战略。

4我国企业信息化战略的评价

Rumelt认为战略评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为选择将要

实施的战略而对备选战略方案进行的评价;二是评价组织的

战略执行的好坏,即对战略的实施以及实施效果的评价[6]。

Moroney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研究,将战略评价分

为三种类型:(1)业绩评价和战略评价:是制定一个新的战

略对现有战略基础进行重新评价的第一步,原则上包含偏差

分析;(2)战略评价和选择:战略选择方案的预期评价以及

选择一个最优战略;(3)战略业绩的评价和控制:战略执行

过程中的控制,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作为战略的一种形式,企业信息化战略可以借鉴战略评

价的概念。根据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企业信息化战略

的选择和实施评价分别对应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中,企

业信息化战略的选择评价对应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分析和

开发前期的分析和开发前期的内容进行评价,而实施评价是

对安装、实施和监控过程的评价。

4.1企业信息化战略评价的影响因素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制订与选择,是一个战略决策问题,

决策反映的是决策者们的水平、能力与综合素质,而战略决

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战略评价。信息化战略评价就是分析论

证每一个信息化可行战略方案的机遇与挑战,优点与缺点、

成本与收益,还有对战略实施后的评估以总结信息化战略经

验。但在对信息化战略进行分析评价过程中,人们希望去进

行客观的、公正的评价,但由于影响战略评价工作的因素很

多,要保证战略评价工作的正确性,提高评价工作的水平,我

们还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战略评价者的价值观与行为偏好,战略评价工作人员的

价值观念,认识事物的态度、行为方式与行为偏好会对战略

评价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战略评价者所采取的工具与方法,

在现代战略评价工作中,工作人员较多借用一些评价工具与

方法。我们提倡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性的、有针对性的战略

评价方法,反对采用落后的、经验性的、宽泛性的工具与方

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战略评价的工具与方法很大程度上影

响了战略评价结果的质量。当然,战略评价工作者必须考虑

时间限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在进行战略评价是要特别注意

掌握关键的、重要的信息资料。

总之,影响战略评价的因素很多,从而使评价结果具有风

险性与不确定性,这一点人们应该认识到,从而使战略决策过程

既要尊重、依据战略评价结果,又不要过于迷信战略评价结果。

4.2基于IT平衡记分卡的企业信息化战略评价指标体系

郝晓玲等在《信息化绩效评价:框架、实施与案例分析》

中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从信息化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关系出发,

将IT与业务平衡记分卡的四个方面进行关联,创建了适合于绝

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通用的IT平衡记分卡。

IT平衡记分卡是企业信息化战略实施的工具。它可以将

信息化的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信息化绩效评价联系起来,

它把信息化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评测指标,以

实现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7]。

IT平衡记分卡是为企业信息化战略和业务战略目标的实

现服务的,如果没有将IT和业务之间的关系明确,就不能在

IT平衡记分卡中转换和表达企业的远景和战略。因此,企业

在引入平衡记分卡之前,一定要清楚定义企业的业务战略和

信息化战略目标,从战略角度进行信息化的绩效管理和筹划,

将IT平衡记分卡和企业平衡记分卡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起业

务战略和IT战略之间的融合关系。

4.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信息化战略的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匹茨堡大学的运筹学家T.

L.Saa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

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使复杂的系统整体分解清晰,

将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化为多层次、单目标的两两比较。层

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组成复杂问题的多个元素权重的整

体判断转变为对这些元素进行“两两比较”,然后再转为对这些

元素的整体权重进行排序判断,最后确立各元素的权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